据体坛周报 4月22日,是北京申冬奥倒计时100天。从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夏季奥运会未能成功,到1998年再次提出申办,时过5年。从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到2013年联合张家口提出申办冬季奥运会,又是时过5年。
短短几年之间,刚办完一件大事,紧接着筹划另一件大事。如果申办成功,意味着一座城市先后举办夏奥和冬奥,北京成为绝无仅有。
为什么要申办冬奥会,要办成一届怎样的冬奥会,这不都是北京可以回答的,但国际奥委会非常期待听到“北京回答”。原因很简单,第一,几个申办城市先后“退赛”,2022年冬奥会只剩下北京和阿拉木图两个申办城市,出现了大家不愿看到的冷清。第二,国际奥委会去年年底在第127次全会上提出《奥林匹克2020议程》,即40条改革建议,由于表决通过时十分顺利,国际奥委会希望进一步了解各国奥委会对改革设计的真实想法。
“40条”当中,前3条完全针对申办奥运会,分别是:一,邀请全球城市申办奥运会;二,从机遇和风险上对申办城市进行评估;三,降低申办费用。
西方舆论认为亚洲国家在获得2018年冬奥会和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后,“北京短期内再举办冬奥会可能性极低”。“40条”中第一条已经否认了这种说法的根据。至于第三条,北京从申办之初就明确表示尽可能利用2008年奥运会场馆,可谓正合国际奥委会之意。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体育在自身优势项目上觉得国际体育组织的改革措施总是针对中国,在原本就是短板的弱项上,更觉得没有话语权,常常受制于人。因此,大赛做东至少可以少吃亏的想法由来已久,利用承办之利多拿金牌也在惯性思维之中。这是弱国心态的反映。没有在奥运会等大赛中成绩和位置的提升,心态和气度很难改变。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既要正视在大众健身方面的差距,又要逐步认识到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已具备必要条件。即使申办冬奥成功,也不可能一下改变中国冰雪运动仍处于世界中游水平的现状。要广泛开展冬季体育项目,特别是引导青少年勇敢走向冰天雪地,申办冬奥是最好的方式和机会。中国有两亿人口冬季生活在冰雪地带,实现3亿人上冰雪,要逐步创造条件,也要借助历史性的契机。这是申冬奥的体育目的。
至于经济社会意义,申冬奥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交通、环保、文教等多项事业综合治理发展,最好的机会莫过于申办奥运等大型国际活动,多年来国人都有切身感受。
冬奥会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要求,可能得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育组织更多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持。实施《奥林匹克2020议程》,有待于各个细节的尝试和摸索,国际奥委会需要一个持积极合作态度的东道主。如果北京申办成功,将在冬奥会项目设置、办赛模式等多方面成为国际奥委会改革大业的伙伴。节俭、环保、文化等都是双方一致的目标,中国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无论荣誉还是利益,利用做东得到好处,从来是申办奥运会的动机之一,无可厚非。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还年轻,热情多于经验,更重要的是愿意与时俱进地面对世界和时代,在奥运改革发展中有学习之心,无称霸之意。
100天后,国际奥委会将在亚洲两个邻国之间做出抉择,尽管国家疆域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在五环旗下都是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人们将会看到一个发展中大国已经做好准备。(作者:汪大昭《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京ICP备100166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