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EN

北京奥运场馆转型: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最抢手

2012-08-28

规模不断膨胀的现代奥运会给所有的主办国出了一道难题: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场馆怎么办?

虽然伦敦今年承诺在奥运会结束后,主会场“伦敦碗”将被部分肢解,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的利用和开发,始终让所在城市头疼。至今为止,雅典、悉尼甚至举办了三届奥运会的伦敦都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

但如今,北京已为4年前让世界惊艳的鸟巢和水立方们找到了生存之道:一个超级的“国际活动聚集区”雏形开始形成。

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奥林匹克文化展示区里,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到这里参加各种高端会议、会展,观看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和精彩体育赛事。生活在周围的居民们也感受到了另一种幸福:傍晚唱红歌、扭秧歌、跳街舞,白天畅游森林公园。

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很抢手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最成功的地区集中在奥林匹克公园。

在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副主任田巨清看来,奥运会赛时是举国体制,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确保一届无与伦比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但奥运会后,奥运场馆转型搞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后奥运的一个黑洞。

鸟巢等大型体育场馆是被质疑最多的。“我们国家首次举办这种大型的、国际超一流赛事,对赛后的场馆利用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过,田巨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赛后,奥林匹克公园园区所有奥运场馆的转型,基本上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而水立方实现赛时到赛后的运营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

“水立方是原来能够容纳一万多人的赛时场馆,现在只保留了3000左右的座椅,通过改造,经营面积从原来只有2万多平方米增加到了7万多平方米。这么大的场馆在9个月的时间里实现迅速转型,在奥林匹克所有场馆改造运行当中都无先例。”田巨清说。

转型完成3年后的今天,水立方人流如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2011年9月参加北京群众体育大会的时候参观过水立方,他的评价就是:“水立方的赛后运营,是国际奥林匹克史当中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典范。”

国家会议中心也是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亮点。田巨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家会议中心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改造成了目前国内顶尖的国家级会展中心,运营当年就获利。

“国家会议中心是全球第一个在第一个经营年度就创造利润的大型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告诉记者,中心转型开业之初,预计首年亏损4000万元,但2010年全年,国家会议中心就盈利1000万元。

作为2011年国际会展界一等奖的获得者,国家会议中心以全年64%的出租率稳坐全国第一把交椅,除了节假日之外,几乎每天都有展览。“国家会议中心的会议排期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排不上,最远的排期已经到2020年,很多国内著名企业想在国家会议中心租用场地都订不上。”

50元将看到更有生气的鸟巢

但凡谈及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国家体育场(鸟巢)都因其体量大、利用难度大而成为公众眼里的老大难。

“奥运会后不久,北京市政府就调整了鸟巢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国家体育场目前转由北京市国资公司下属的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田巨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市政府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减免几年的税收。同时,管委会也积极争取文化体育的产业资金。“去年我们争取了60万,虽然不多,但是也是一种鼓励。”田巨清说,鸟巢比较难经营,因为它不仅体量大,而且是露天的,受季节、空间的影响较大,但是他们正在通过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鸟巢,比如,世界汽车龙头企业宝马就舍得投巨资在鸟巢搞活动,仅在使用不伤害鸟巢场地的高科技硬化手段方面,宝马就投入了2000多万,创造了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先河。

“目前,鸟巢每年的流水可以持平,主要还是贷款的压力。但是我们认为,鸟巢是唯一的,是我们国家21世纪崛起的象征性建筑,如果仅仅为了盈利,就把它弄成一个大超市大卖场,那就把它的价值贬低了。”

事实上,除了体育赛事聚集人气的赢利点以外,鸟巢还有很多面积可以进行赛后转型使用。鸟巢的金色大厅、国家领导人贵宾室、国际奥委会贵宾室,都将中西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田巨清说,“国际奥委会的贵宾室挂的全是表现我们国家蹴鞠、马球、射箭、摔跤等古代运动的画。我们也在向国际奥委会成员宣传中国千百年前的体育运动。”

据记者了解,因场地限制,上述场地目前属于有限开放。

如今,鸟巢钢结构探秘和正酝酿的驻场演出等活动将陆续推出。“这些都可以让今后的游客不用抱怨50元只看到那些没有生命的设施了。”

国际活动聚集区雏形初具

奥林匹克公园园区四年的变化,可以用园区的国际会展、高端会议、高水平赛事、大型文艺活动不断呈现来定义。“这在2011年尤为明显。”田巨清介绍说,2011年,园区内各类大型活动数量骤增,共举办活动654场活动、会议会展752场,总参与人数达到809万人次,在2010年比2009年实现翻一番的基础上,又实现了翻番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上半年,园区累计接待游客约2762万人次,较2011年同期上升约31%。2012年1—5月,共举办活动475项,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62.1%,参与人数达到51.5万人次。

田巨清介绍说,奥林匹克公园园区的国际活动、会展比重目前占六成,另外四成是国内和北京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示范区上是当之无愧的。”

田巨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奥林匹克园区广场资源的改造,已经将饮水难、休息难、吃饭难、如厕难等新难题一步步破解,“为了保障游客就餐,我们每年都要举办美食文化节。我们还利用广场资源搞一些亲民的活动,如暑期的‘我是三分王’活动、泥浆足球、老年快乐轮滑等,广场资源的利用丰富了我们园区的活动内容,吸引了更多游客。而今后两三年里,新的国家美术馆、国家工艺美术馆、国学中心将陆续在这里落户,届时,这里将真正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文化、体育、会展聚集区。”(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ICP100166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