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EN

无与伦比的记录----写在《北京奥运会志》出版之际

来源:2012-08-08

“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声音言犹在耳,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成功开幕四周年的日子,一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全面再现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完整记录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筹办、举办的历程,总结北京奥运会的经验,珍藏奥运文化遗产的资料性文献----《北京奥运会志》正式出版了。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次完美结合。

一、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部志书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一项文化传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采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记录一届奥运会的全过程,是北京奥运会的首创,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地方志编修的一次新尝试。从编纂这部志书的第一个动议出现,到志书完成出版,已经整整过去了七年的时间,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的人员达数百人,包括原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相关领导,北京奥组委各部部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北京市部委办局和协办城市的相关人员,以及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全书由北京奥组委、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和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共同编纂,分上下两册,152万字,530余幅图片,全彩印刷。

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中国人民久盼奥运,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的所有规划都为奥运场馆建设预留了空间。1991年,中国政府作出决策,支持北京市申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对举办一次奥运会的正式表达,虽然最终以“两票之差”未能获得举办权,但中国人民要举办奥运会的热情并未因此衰减。进入新世纪,13亿中国人民又一次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中国北京。从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起,中国人民把举办一届高水平的运动会化作了7年的奋斗,“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中国人民用7年时间向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志》的编纂者们用了另一个7年向世人呈现了一部珍贵的资料性文献。

二、2600多个日夜只为一个“精品”的承诺

七年前,市政府专题会议听取地方志工作汇报时,就明确要求:“《北京奥运会志》一定要编好,编成精品志。不仅要记载这一次的申办情况、筹办情况、举办情况,还要记载第一次的申办情况,要从小平同志视察亚运村时提出北京也要办奥运开始记,对参加第一次申办的老同志要抓紧核实、收集资料。”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开始全面启动《北京奥运会志》的编纂工作,北京奥组委责成奥组委信息中心和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机构。

七年来,《北京奥运会志》的编纂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2006年1月,《北京奥运会志》编委会正式成立,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王岐山任名誉主任;郭金龙同志任北京市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后,增补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任主任,北京奥组委及北京市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委员,同时聘用了一批熟悉北京奥运会工作的人员作为顾问。《北京奥运会志》初稿形成后,多次征求曾经担任过北京奥组委领导的中央领导、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北京市领导以及原奥组委各部部长、奥运专家、体育专家和《北京志》主编、副主编的意见。各级领导和各位专家认真把关,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编纂人员反复进行了修改,确保了志书的质量。

七年来,随着奥运筹备、举办和善后工作的有序开展,《北京奥运会志》的资料收集分阶段、分步骤、跟踪式逐步展开。北京奥组委各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青岛等奥运举办城市,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收集了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纪要、决定、图纸、大事记、报表、专著、论文、普及性读物、回忆性文章等,资料总量数十倍于成稿字数,初步统计达到3000万字以上。另外,还收集了近五万幅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相关的照片。这些资料短时间内尚未经过沉淀,进而出现史实不准确、名称不统一、数据不一致、表达不一致等诸多问题,编纂人员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本着“存真求实,确保质量” 的要求,做到了言之有据、有疑必查,对入志资料反复核实,大量走访相关人员,在翔实的基础上做到准确地留存,为编纂一部高质量的志书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基础。

三、呈现两个奥运会无数个令人难忘的精彩记录

北京奥运会竞赛共设置有28个大项,38个分项,302个小项的比赛。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1342名运动员参加竞赛,其中男子运动员6537名,女子运动员4805名,共设置625个比赛单元,2713场比赛。设置金牌302枚,银牌303枚,铜牌353枚。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奖牌,52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其中6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第一次获得奥运奖牌。中国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和28枚铜牌;美国获得36枚金牌,38枚银牌,36枚铜牌,俄罗斯获得23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北京奥运会志》用全志最大的篇幅记述了“两个奥运会”的项目竞赛,不仅记述了赛时的时间、地点、参赛人员,还列出了各单项赛事的金银铜牌一览表及国家和地区金银铜牌一览表,是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项目竞赛情况记录最全的文献。

场馆是奥运会的物质载体,《北京奥运会志》专辟一篇展现奥运场馆建设,将位于北京市和外省市的场馆统一归类到新建、改扩建和临时性场馆中记述,特别是从场馆规划的角度,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奥运场馆的规划,从而增加志书的历史厚重感。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奥运理念。在建设过程中,承建方围绕组织了1200余项科技攻关,在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如采用新型能源利用项目69项,环保项目191项,水资源利用及中水处理利用11项,绿色建材应用46项,环保技术及产品应用57项,先进空气处理技术61项,绿色节能照明技术48项,节能建筑维护结构38项,配电与智能控制节能21项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6万建设者夜以继日、精益求精,许多建设者在5年的建设工期中,有整整3年的夜晚是在火热的建筑工地上度过的,建造了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时代特色、民族风韵的奥运物质遗产,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入到了奥运场馆的钢筋铁骨之中。奥运场馆建设全部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验收合格率100%,其中38个项目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结构长城杯金奖等各类奖项118项,较好地满足了奥运会赛时运行要求,得到国际奥委会、各国奥运代表团官员和运动员以及国内外来宾的高度评价。

《北京奥运会志》记录了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奥运火炬手选拔、奥运火炬制作和奥运圣火传递的全过程。从2008年4月1日至8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在世界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境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5个城市和地区传递,并成功登顶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传递路线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火炬接力活动。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以“超越、融合、共享”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宣传北京2008年残奥会,传播残奥会精神,宣传残奥会为人类的和平、友谊、进步、融合做出的贡献,通过独具特色的火炬接力活动,连接世界,牵手奥运,向全世界的残疾人运动员发出参加北京残奥会的邀请,展示中国人权保障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展示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为残奥会留下标志性的文化遗产。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粹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融合,以其华丽、壮观、大气永久留在了世人的脑海中。《北京奥运会志》用优美的语言再现了开闭幕式的场景,犹如是开闭幕式的现场解说,读之令人如身临其境。

《北京奥运会志》记录了北京的“名片”——奥运志愿者。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在前期、赛会、城市、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众多岗位上,提供了微笑、热情、周到、细致的志愿服务,“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不仅是两个奥运的口号和标语,也是10万赛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更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意识提升的历史坐标。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10万人,然而报名总人数却突破112万,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北京奥运会结束后,4.4万名赛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全面投入残奥会志愿者服务工作中。4.4万名赛会志愿者分布在43个工作领域2170余个工作岗位,为赛会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城市志愿者分布在550个站点3000多个岗位上,继续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100万社会志愿者在社区、乡镇、赛场周边公共场所、公交沿线和窗口单位的30000余个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在风雨中,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在机场、地铁、公交站,在奥运村、新闻中心、媒体村,在各个社区、学校、商店……到处都有各种志愿者的身影。各类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亿小时。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形象大使,由于他们出色的表现,使得北京奥运会的种种光辉留在了世界人民的记忆之中。

《北京奥运会志》记述了北京奥运会的财务和监督工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了“廉洁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北京奥组委根据筹办工作进程,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稳步推进场馆建设、团队建设、开闭幕式、测试赛等重点工作,保障了筹办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北京奥组委重视加强内部控制,严格审批预算,不断完善资金使用审批权限和程序,加强对经费支出各环节审批制约,有效控制了开支,资金使用效益总体较好,结余超过10亿元,比原预算的4.1亿元增加较多,预算规模得到较好控制。审计结果表明,各项目法人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和安全生产等控制,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工程建设中未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也未发现重大损失浪费和违法违规问题,资金筹集和使用基本合规,项目投资控制总体情况良好。奥运会结束后,奥林匹克中心区成为北京市新地标和旅游热点,举办了多项大型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场馆运行管理是对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成果的检验,创造了“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的运行模式,内容比较丰富。这部志书用两篇记述奥运服务和奥运保障,全方位记录了奥运交通组织、餐饮住宿、媒体服务、气象保障、安全保卫、医疗卫生和兴奋剂控制、技术保障、物流管理的情况,体现了志书“资治、存史、教化”的特点,为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志书在庆典、市场开发、宣传教育等篇章中亮点多多。

文字之外,《北京奥运会志》还随文附录了大量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与文字互为照应、相得益彰,既增加了志书的资料性和可读性,也符合了“读图时代”的阅读要求。这些珍贵的照片和图片,记录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关心和支持,也记录了北京奥运会在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用2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完整、详实地记述北京奥运会申办、筹办、举办的全过程,这是数百人7年前的承诺。今天,《北京奥运会志》正式交卷了,它将用自己的厚重,迎接世人的检验;它将用自己的全面,再一次体现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


-END-

奥运城市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ICP10016671号-1